提到帕金森,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 “手抖”,但这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它像一位隐匿的 “神经小偷”,悄悄侵蚀着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背后藏着更复杂的神经困境。
震颤只是冰山一角。帕金森的核心是大脑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导致运动调节系统失衡。除了静止时出现的 “搓丸样” 手部震颤,患者还会出现肌肉僵直 —— 肢体像被胶水黏住,活动时发紧发沉;运动迟缓则让日常动作变得笨拙,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耗时倍增,走路时呈现 “小碎步” 前冲姿态,转身都需分步完成。
非运动症状更磨人。约 70% 的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却常被误认为是衰老表现;睡眠中大喊大叫、肢体乱动的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可能比手抖早出现十几年;便秘、抑郁、焦虑等问题也频繁伴随,部分患者甚至因情绪障碍先于运动症状就诊。这些隐匿症状不仅降低生活质量,更给早期诊断设置了障碍。
病程进展的连锁反应。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平衡能力逐渐丧失,容易跌倒骨折;吞咽肌受累导致进食呛咳,增加肺炎风险;晚期可能出现认知障碍,甚至痴呆。更令人困扰的是,长期服药可能引发异动症(不自主舞蹈样动作),药物疗效波动形成 “开关现象”,让治疗陷入两难。
尽管帕金森无法根治,但早发现、早干预能显著延缓进程。若出现手抖、动作变慢、嗅觉下降等信号,及时到神经内科进行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检查,结合药物、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可帮助患者维持自主生活能力。正视这一 “神经困境”,才能打破它对生活的禁锢。
发布于:北京市凯狮优配-加杠杆股票-炒股如何开杠杆-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