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错误可以说是最常见不过的了——将整个计划毫无保留地告知英雄。虽然反派在制服敌人时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在关键时刻却自己给了对方翻盘的机会。往往是在反派喋喋不休的独白中,他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的详细计划以及下一步的行动,结果通常是英雄听完以后立刻反败为胜,轻而易举地将刚刚得知的邪恶计划一一击碎。
其次,反派总是想与对手“玩玩”的心态,让他们明明有机会铲除威胁,却偏要放任对方养精蓄锐、卷土重来。这种情况在电影《守望者》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奥兹曼迪斯(法老王)不仅给了英雄们一线生机,还慷慨激昂地阐述了他的全面计划。当英雄们威胁要阻止他时,他才淡定地透露了一个“有趣”的事实:他的计划早在半小时前就已完成。
展开剩余70%反派和英雄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仁慈,而仁慈对反派来说几乎是个陌生的概念。他们往往能够毫无愧疚地干掉手下,甚至通过言语羞辱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但正是这些被羞辱与伤害的手下,最终可能会奋起反抗,推翻他们的领导地位。比如在《暴力街区》(2004,8.1分)中,塔哈在失去一切后被K2取代,后者的领导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刀疤在《狮子王》里、伏地魔在《哈利·波特》中、萨鲁曼在《指环王》中的结局,都体现了这一点。与冗长的独白和计划泄露并行而来的,还有反派对主角的低估。这种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因为大部分电影的设定让反派在力量上超过英雄,而英雄的力量则是随着剧情发展而逐渐增强。
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惊声尖叫》中的鬼脸杀手、伏地魔、安妮·威尔克斯在《危情十日》中,以及《训练日》里的阿隆佐·哈里斯等。还有一些更加耐人寻味的案例:很多观众认为《无耻混蛋》(2009,8.7分)里的汉斯·兰达认出了苏珊娜,想要戏弄她,结果却被苏珊娜惊人的计划牵制,最后落入了阿尔多·雷恩的手中。
《斯巴达300勇士》(2006,7.9分)中的薛西斯也是一个例子,他派遣庞大的军队对付一小撮希腊人,明知道对方强大,却还是敢亲自上阵,简直以为自己不会死。说到薛西斯和他的大军,不由得联想到反派的另一个常见失误——让手下不断向主角发起进攻。在《疾速追杀》系列影片中,反派总是先派出一小撮力量对付约翰·威克,失败后再不断加派,直到兵力耗尽。
主角们一直都自带“剧情护甲”。反派们明明手下众多,偏偏要让手下一个接一个上阵,这种情况在《特警判官》《老男孩》和《被解救的姜戈》中都有体现。电影开始时,反派的能力总会被凸显得超强无比,但到电影快要结尾时,他们的本领就像被遗忘了一样。例如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灭霸就轻松用现实宝石应对了银河护卫队的威胁,但等到在泰坦星时,他仿佛忘了这些力量一般,与众人对拼,简直把那宝石当摆设。
发布于:山东省凯狮优配-加杠杆股票-炒股如何开杠杆-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