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爱文 忻州日报
汾河如一条翠绿绸带,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蜿蜒流淌,温柔环抱着静乐县城。这座晋北小城,深植山水之基,挥洒人文浓墨,正全力绘就一幅特色鲜明、魅力彰显、品质卓越的幸福城市新画卷。“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正是其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美丽蝶变的光辉见证。
绿韵为底:生态筑基塑宜居新貌
静乐县深刻把握“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要求,以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绿轴,精心构建“绿网交织、绿廊连通、绿核点缀”的生态格局。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7平方米,为市民构筑起诗意栖居的坚实绿色基底。
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作为镶嵌于汾河之滨的“生态绿心”,碧波荡漾,水草丰茂,野鸭嬉戏,白鹭翩跹,生机盎然。公园巧妙融合生态保护与休闲功能:亲水平台与观景亭可饱览“汾水如练,远山如黛”的画卷;彩色健身步道跃动活力;儿童乐园充满欢声笑语;生态科普长廊与标识系统则将其打造为生动的自然课堂。
展开剩余71%全县15个功能各异的公园共同编织宜居绿网。绿意盎然的人民公园,便捷惠民的朝阳、鹅园等社区公园,承载历史记忆的岑山公园、彰显灵动水韵的迎曦水景公园等专类公园,以及如绿丝带般点缀街巷的知青园、怡汾园等带状公园,皆秉持“以绿为主、以景见长”的理念,有机融入静乐深厚历史文脉,无声讲述着城市故事。
文脉传承:精神家园焕时代光彩
静乐县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精心打造滋养心灵的城市文化地标。
县文化中心融合现代风格与地域元素,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示厅、小剧场于一体。常年举办的书画、剪纸、摄影展异彩纷呈,特别是静乐剪纸凭借精湛技艺成为展览中的一抹亮色;小剧场内传唱地方戏曲,演绎时代新篇,成为市民共享的艺术殿堂。
藏书12.5万册的县图书馆,以明亮的阅览区和温馨的亲子角营造沉浸式阅读空间。“静乐讲坛”广邀名家,“阅读推广”活动四季不断,让书香弥漫全城。与之辉映的博物馆,珍藏着87件文物——从远古化石、商周青铜,到唐宋瓷器、明清文书,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特色剪纸与农耕文化展每年吸引观众约8万人次,成为探寻静乐文化根脉的重要窗口。
县影剧院定位为中型综合剧场,可满足人们举办戏剧演出、大型晚会、会议以及电影放映等多元需求。它的建成将显著提升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承载能力,成为集艺术展演、政务活动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新地标。
活力跃动:品质空间助全民健康
静乐县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活力空间。
县体育馆矗立于汾河之畔,主体造型如振翅雄鹰,气势恢宏,已成为城市新地标。这座现代化场馆占地1.6万平方米,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及高标准田径场,核心区面积1510平方米,配备1003个固定座席,为全民健身和赛事举办提供坚实保障。作为活力引擎,体育馆坚持公益优先,全年开放超350天,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达112小时。常年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充分展现了市民高涨的健身热情。近年来,全国青运会跆拳道赛事、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山西赛区(静乐站)联赛、职工拔河赛等精彩活动在此轮番上演,使其成为体育健儿的竞技场、百姓健身的大舞台。场馆系统推进的青少年体育培训项目,更为城市未来发展播撒下强健的种子。
幸福磁场:温情服务暖百姓心田
静乐县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将城市温度融入便捷服务与人文关怀的细节之中。
晨曦中的人民广场,太极拳爱好者身姿舒展,孩童笑声清脆;华灯初上时,广场舞的律动、合唱团的歌声、轮滑者的身影交织成动人乐章。温馨的鹅珠文化广场,波光映着灯火,情侣漫步,老者闲谈,流动的景致与静谧时光在此交融。它们不仅是城市的“会客厅”,更是承载百姓日常幸福的温暖港湾。
智慧公交站让人们出行更从容,标准化停车场有效纾解“停车难”问题,社区食堂温暖老人心,设施齐全的养老服务中心托起“老有所养”,遍布街巷的儿童游乐设施装点孩子们的七彩童年。这些贴心的民生服务创新举措,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将便捷、舒适与关怀精准输送到每个角落。
山水如画,生活如诗。承汾河滋养的静乐,正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精心描绘“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栖居画卷。在显著提升的基础设施与细致入微的温情服务共同作用下,静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日益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在汾河的深情怀抱中熠熠生辉。
来源: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发布于:山西省凯狮优配-加杠杆股票-炒股如何开杠杆-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