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4点,以色列战机在卡塔尔上空呼啸而过,10枚导弹撕裂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天空,也撕下了这个中东小国长期扮演“双面角色”的伪装。
就在这一天,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总部遭到袭击,以色列发射的10枚导弹精确命中目标。烟尘散去后,以色列宣布“5名哈马斯最高官员被清除”,包括临时主席马沙尔、军事头目哈亚及其儿子。
这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而是卡塔尔长期以来玩火自焚的结果。这个富得流油的海湾小国,一方面以调停者自居,另一方面却为恐怖组织提供温床,最终引火烧身。
卡塔尔与哈马斯的关系,是一场精心算计的“危险游戏”。自2012年哈马斯将政治办事处迁至多哈,这个海湾小国便成为哈马斯高层遥控加沙的“大脑”。卡塔尔不仅每月向加沙输送3000万美元援助,其中大部分流入哈马斯领导层的口袋,更默许其领导人过着奢靡生活。
已被斩首的哈尼亚拥有价值40亿美元的财富,马沙尔净资产达50亿美元,哈尼亚的儿子更在袭击前夜还在多哈举办奢华派对。这些财富正是用加沙儿童的救命钱堆砌而成。
暗藏祸心卡塔尔为何甘当“庇护者”?答案藏在卡塔尔的权力密码中。1995年,王储哈马德发动政变推翻父亲,靠的不仅是军权,更是民众支持。上台后,他通过免费医疗、教育等福利收买民心,但卡塔尔民众普遍保守且易受极端思想影响。为巩固权力,哈马德不得不与宗教势力妥协,纵容哈马斯等组织在多哈活动。
这种“以福利换稳定”的策略,让卡塔尔成为中东极端主义的温床。卡塔尔试图在美国的盟友角色和极端组织的赞助人之间取得平衡,最终却沦为了恐怖主义的帮凶。
玩火自焚卡塔尔的困境在于:既要靠美国保障安全,又需讨好国内民众。2017年沙特等国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与卡塔尔断交,迫使多哈调整策略。
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基地就在卡塔尔多哈,距离这次以色列的空袭近在咫尺,美国能不知道?尽管白宫事后指责内塔尼亚胡“擅自行动”,但特朗普亲口承认:“卡塔尔是我盟友,袭击让我遗憾。”这种矛盾表态,暴露了美以与卡塔尔的私下交易。
卡塔尔外交部谴责以色列发动的“懦弱袭击”,称其为犯罪行为,公然违反国际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谴责这一袭击是对卡塔尔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然而,卡塔尔是应美国和以色列要求,为方便卡塔尔斡旋,允许哈马斯设立办事处。内塔尼亚胡完全清楚这一情况。
卡塔尔收留哈马斯领导人,本就是一场危险的游戏。当收留的对象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恐怖组织时,主权并不能成为提供庇护的挡箭牌。
卡塔尔在加沙地带停火调解努力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与各方保持联络,积极推动停火谈判。然而,这次以色列越境打击行动让各方都感到惶恐不安。以色列此次不顾卡塔尔的调解人身份发动袭击,意在进一步打击哈马斯高层,削弱其决策和谈判能力。
选择在卡塔尔动手,正是因为以色列看透了卡塔尔扮演的双重角色。调解人的外衣,掩盖不了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的事实。当调解人成为一方的支持者时,其中立性便不复存在。
多国对以色列的行动表示谴责。伊朗声称“以色列罪行都是在美国协调下实施的”。约旦表示“将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支持卡塔尔”。但这些谴责声掩盖了一个基本事实:卡塔尔确实为恐怖组织提供了支持和庇护。国际社会的选择性愤怒,暴露了地缘政治中的双重标准。
如果卡塔尔可以允许恐怖组织在其领土上活动,那么它就不能以主权受侵犯为由,逃避为此后果承担责任。---卡塔尔安排为遭以色列空袭丧生的哈马斯成员举行葬礼,却未曾为无数因哈马斯恐怖袭击而丧生的无辜平民哀悼。
以色列的导弹炸碎了哈马斯的“海外心脏”,也炸醒了那些还在为恐怖主义提供庇护的国家。国际反恐斗争没有中间地带,要么与文明世界站在一起,要么与恐怖主义同沉沦。卡塔尔的选择,早已决定了今天的结局。
卡塔尔既然要为恐怖主义提供庇护,就别骂他人侵犯其主权了。试想你家里藏了个杀人犯,人家要打上门的时候,你就别说自己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了,没啥不可侵犯,没打死你就不错了。
这事过了一个月了,看看各方的反应。美国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就说下不为例。以色列象征性地道个歉,就说下不为例。卡塔尔象征性地说下不为例,就得实打实接受挨揍这件事,没有任何补偿。什么叫活该,卡塔尔这就叫活该。
凯狮优配-加杠杆股票-炒股如何开杠杆-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